在2000年或者更早的時候,有些微量潤滑系統(tǒng)隨國外的機床一起進入了國內的工廠,但由于微量潤滑的集成度很高,并沒有引起機床使用者的注意,他們只要在某個容器里加油就可以,并且還有機床系統(tǒng)的提示,過程簡單方便。而那時候的國內鋸切加工中早就使用壓縮空氣把水、切削液或者油吹到鋸片(鋸條)上,實現(xiàn)冷卻和潤滑,這是比較簡單的外置式微量潤滑的應用形式。
期間國內也有一些集中潤滑的生產廠家提供一些簡單的微量潤滑系統(tǒng),但由于推廣力度和產品本身的局限性,這些品牌的微量潤滑系統(tǒng)的市場很小。而國內的大學及科研機構也對微量潤滑技術進行了研究,并在實驗室里進行了不同工藝如鉆、銑、較及攻絲等工序,不同材料如鋁合金、鋼、不銹鋼及鈦合金等的實驗,并且得出了微量潤滑技術可適用于很多材料及工藝的結論,并且證明了其實用性及優(yōu)越性。從目前國內微量潤滑的行業(yè)分布看,微量潤滑系統(tǒng),是內置式系統(tǒng),如雙通道系統(tǒng),智能型單通道系統(tǒng)(有約30個油量選擇),都分布在汽車制造領域,主要是這個領域智能化程度高,精度要求高,如上汽大眾、一汽-大眾、長安福特、北京奔馳、北汽福田、北京現(xiàn)代、長城汽車和吉利汽車都在使用雙通道系統(tǒng)或者智能型微量潤滑系統(tǒng),但這些微量潤滑系統(tǒng)基本全是進口的品牌。而低端的系統(tǒng)是外置式系統(tǒng),主要是應用在鋸切領域,如鋼廠有縫鋼管、無縫鋼管及棒料的鋸切,還有鋁型材加工廠,如鋁型材及棒料的鋸切。在航空航天領域,使用微量潤滑系統(tǒng)也主要是外置式為主,在模具及3C行業(yè),微量潤滑液得到了應用,也是外置式居多。
總的來說,汽車及相關行業(yè)應用微量潤滑技術比其他行業(yè)多,同時也說明微量潤滑技術的發(fā)展方向,哪個品牌在這個領域份額大,就說明哪個品牌技術實力強。盡管進口品牌的技術水平高,但還沒有任何一家一統(tǒng)天下,只是分別在占有一定的份額。